地点
诗文库 正文
题李尹异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一、《陵阳先生集》卷一七
大名元城县李毅卿新授分水县,其母孙氏和易贞洁,绰著阃范。
己酉正旦,以微恙终,卜茔未遂,停柩中堂
四月八日,忽菌生柩上,状类芝草,又类牡丹
张倩仲实书来,为予言其事盖甚怪。
唐张九龄、杨炎,固有紫芝生其亲之墓者矣。
然上有雨露之滋,下有土泉之润,犹可有诿。
今孙氏之柩,隔以衣衾,周以胶漆,是也何自而生哉?
宜生而生,必其潜孚默感𥥆冥之中,自有莫之为而为者。
然则李氏之事,岂非母之积善,其子之纯孝,有以致然与?
因书此以美之。
东园课瓜菜十绝其四 元末明初 · 刘崧
五言绝句 押鱼韵
莴苣宜生啖,蔓菁可熟菹。
从今添菜谱,自合订农书。
奏请推恩外戚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八
大孝之德,盛于荣亲。
一人有庆,光被万国。
是以灵文宠于西京,寿张显于隆汉。
平原太守赵裔、故洮阳萧卓,并外属尊戚,不逮休宠。
臣等仰述圣思,远稽旧章,并可追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
命妇孙,可豫章郡建昌县,卓命妇赵可吴郡寿昌县(《宋书·孝穆赵皇后传》,永初二年有司奏。)
邢州紫极宫老君殿983年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徐公文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昔者老君伯阳,悯大道之既隐,伤周室之既微,以为清净无为,道之本也,非建言不能尽其意;
安上治民,道之用也,非设教不能永其成。
乃著书于函关,以明清心之要;
授礼于仲尼,以开垂世之统。
繇是教义之被于民,如造化之渐于物,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
出入战国,经历薄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民到于今受其赐,则二圣人是赖焉。
故并享明祀,格于宇县,虽百世不能易也。
邢州紫极宫者,唐开元中所立,老君像则琢玉石以为之。
真灵所凭,功用殊绝,睟容奇表,俨然若存,瞻仰之徒,莫不增肃。
王室剥乱,郡国崩离,三晋之郊,戎马孔棘。
崇堂隳落,乃移像于北极殿之西偏,数十年间,不绝如线。
皇宋膺运,百度惟贞,道风载,真侣咸萃。
女道士陈体元,江左右族,夙挺玄符,不从象服之华,自结凤罗之誓,勤行匪懈,真气日滋。
乙亥岁,伯氏从宦,将之俱至。
㟪𡾊知化,汗漫与期,郡守贤之,授以宫任。
亦既涖止,慨然永怀,嗟崇构之倾颓,叹尊位之蹂杂,程工度费,即旧谋新。
知州事段公思恭,仙派分源,谏垣旧德,嘉其伟志,助以俸金,郡僚而下,欢然风靡。
即宫之西序,建老君殿三间,材用必良,工艺必精,广袤中规,奢俭合度。
旭景升而丹彩焕,清风袭而爽气生,肃然仙都,复睹灵境。
粤某年月奉玉像而处焉,霓衣致虔,羽盖成列,几筵严肃,香烛苾芬,钟磬咸和,烟云改色。
非至诚感召,孰能臻此者乎?
练师之家,奕叶从公,清白垂训。
仲兄前鹿邑省躬,秉直忤俗,退而居贞;
季兄邢州书记长参,学古入官,和以接物。
积善之家,宜生仙才。
铉知二君岁久,故美其事而纪于石。
某年十二月二日记。
荆州符收谢晦 南北朝 · 尚书
 出处:全宋文卷六十
祸福无门,逆顺有数,天道微于影响,人事鉴于前图,未有蹈义而福不延,从恶而祸不至也。
故智计之士,审败以立功,守正之臣,临难以全节。
徐羡之傅亮、谢,安忍鸩杀,获罪于天,名教所极,政刑所取,已远暴四海,宣于圣诏。
羡之父子,息,电断之初,并即大宪
复王室之仇,摅义夫之愤,国典澄明,人神感悦。
三姓同罪,既擒其二,晦之室属,缧仆狱户,苟幽明所怨,孤根易拔,以顺讨逆,虽厚必萌。
然归死难图,兽困则噬
是以爰整其旅,用为过防
京师之众,天下云集,士练兵精,大号响震。
使持节、中领军很山县开国侯到彦之率羽林选士果劲二万,云旌首路,组甲曜川。
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徐兖之江北淮南青州徐州淮阳下邳琅邪东莞七郡诸军事,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永修县开国公檀道济统劲锐武卒三万,戈船蔽江,星言继发,千帆俱举,万棹遄征。
散骑常侍骁骑将军段宏铁马二千,风驱电击,步自竟陵,直至鄢郢。
又命征虏将军雍州刺史刘粹河阴之师,冲其巢窟。
湘州刺史张劭湘川之众,直据要害。
巴、蜀杜荆门之险,秦梁绝丹圻之径,云网四合,走伏路尽。
然后銮舆效驾,六军鹏翔,警跸前驱,五牛整旆。
虽以英布之气,彭宠之资,登陴无名,授兵谁御?
加以西土之人,咸沐皇泽,东吴将士,怀本首丘,必不自陷罪人之党,横为乱亡之役。
置军则鱼溃,婴城则鸟散,其势然矣。
圣上殷勤哀悯,其罪由,士民何辜?
是用一分前麾,宣示朝旨。
符到,其即共收擒身,轻舟护送。
若已猖蹶,先事阻卫,宜翻然背乱,相率归朝。
顷大刑所加,洪恩旷洽,傅亮三息,特蒙全宥,同产以下,羡之诸侄,咸无所染。
况彼府州文武,并列王职,荷国荣任,身虽在外,乃心辰极。
夫转祸贵速,后机则凶,遂使王师临郊,雷电皆至,噬脐之恨,亦将何及(《宋书·谢晦传》,元嘉三年太祖时已戒严,诸军相次进路,尚书荆州。)
宰相史公书宝庆二年 南宋 · 幸元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三二、《松垣文集》卷二
江西一寒儒也,偶叨末第,历仕边陲,遭遇知己,改秩得邑当阳
垂及两考,诸司荐列,先帝不俟终任,庚牌擢贰古,早脱镬汤,皆大丞相之力也。
辄布衷悃,以伸爱助。
《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大丞相周仲山甫之心为心,而垂听焉。
某自少读书,切闻天尊地卑,古今之常经,名分既尊,严不可踰。
大丞相功被宗社,名重保冲,望声光而颂道德者布满天下,不待筲人著语也,请以君臣之大义为大丞相白之。
日者湖州之变,议论纷纷,讫无的语当于人心。
切谓济王,周之管叔也,管叔挟人以叛,济王人挟以叛。
此理昭昭,虽庸夫孺子所知。
朝廷推天地之大德,深察其本心,能与之治葬,亦可谓之忠厚矣。
汉宣帝既即大位,而海昏侯复徇狂悖之徒以黄袍加身,则汉廷何以处之耶?
此固君臣之大义,天地之常经。
济王挟人以叛,朝廷以汉处之,亦所当也。
济王当湖贼拥立之际,知君臣之大义、天地之常经有不可踰,曾力拒之而不从,则人挟以叛,岂其本心?
海昏之匹矣。
其在朝廷,必隆其赠典可也,必立其后嗣可也。
言者不能发管叔挟人以叛,济王人挟以叛,徒自纷纷,夫复何说?
虽然,昔朱云上方之剑断安昌侯之头,成帝大怒,以小臣讪上,罪死不赦。
辛庆忌曰:「此臣素著狂直,使其言非,固当容之」。
叩头流血,意乃解。
今言者以成事而说,以遂事而谏,以既往而咎,犯圣人之所戒大谴大诃也。
第如真、如魏,素名于世,如朱云之狂直也,辛庆忌所谓其言非,固当容之也。
惩治太过,深恐天下之士往往谓朝廷有斥贤之过,讳言之失,空成数子之名,而非新政之盛德也。
济王犹生,谓其有张本觊觎之心,或然也;
济王既死,彼何所觊觎哉,但不过言之讦耳。
主上圣明龙飞,汲汲于直言贤才之求,而天下喧传真、魏、洪、胡以直得罪,以贤遭斥,非所以昭回青史、光明初政也,政堕朱云所谓得从逢、干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
成帝中材之主也,尚能悔过,勿治折槛,以旌直;
安昌侯,汉相之不足道也,亦能宽厚长者,略无一语怒
今盛明之世也,有聪睿之君若此,有勋烈之相又若此,岂可使容直之风不如成帝,长者之风不如安昌哉?
如是,则天子有受言之德,宰相有包荒之量,顾不光明广大欤?
若夫湖州之变,举天下皆知其为逆,初不待罪数人者而后知,天下知之也。
鸣犊一杀,贤人不入。
欲望国家大度无我,宽之容之,使朝廷一无斥贤之名,二无讳言之议,大丞相洪勋容德万世光显矣。
某遐陬朴野之士,虽未尝一寓东阁,冒然以干鼎镬,非敢为真、魏、洪、胡游说也,区区爱助之忠,惟欲朝廷存其大体耳。
日者已上休致之请,非附丽以为求富贵之地。
霅川之变暴白如此,而天下之疑未释,忧国之心不能自已也。
大抵贵要之言,天下未必尽信,而疏贱小官,逖在物外,其言或可以取信于天下。
大丞相行此之言,播此之书,使朝廷之举措日月焉可也。
某行年五十有八矣,自知此书僭妄,罪在不赦,然人生七十,今相去无几何,与其多活十年,与草木俱腐,孰若有一言有益于国,而身赴汤火,百世之香也。
知之罪之,俯伏俟命。
渎犯威尊,死罪死罪!
法宝联璧序 南梁 · 萧绎
 出处:全梁文卷十七
窃以观乎天文,日月所以贞丽
观乎人文,藻火所以昭发。
况复玉毫朗照,出天人之表;
金牒空解,生文章之外。
虽境智冥焉,言语斯绝;
咏歌作出焉,可略谈矣。
粤乃《书称汤诰》,篇陈梦说。
昔则王畿居亳,今则帝业维扬功施天下,我之自出。
岂与姚墟石纽,谯城温县,御龙居夏,唐杜入周而已哉!
皇帝垂衣负衣,辨方正位,车书之所会同。
南暨交趾,风云之所沾被;
西渐流沙,武实止戈。
宜生之剑,乐彰治定;
庖牺之瑟,相兼二八。
知微知彰,将称四七;
如貔如虎,宁俟容成
翠屋之游,广成石室之会。
故以宗心者忘相,归凭者常乐
昔转轮获法,南宫有金龙之瑞;
梵天请道,东朝开宝盖之祥。
尽善尽美,独高皇代。
古者所以出师入保,冬羽秋签。
实以周颂幼冲,用资端士;
汉盈末学,取凭通议
《大传之论孟侯》,《小戴》之谈司业
山川珍异,俟郊迎而可知;
帷幄后言,藉垦田而求验。
以今方昔,事则不然。
我副君业迈宣尼道高启筮之作。
声超姬发,宁假卞兰之颂。
譬衡、华之峻极,如渤、澥之波澜。
显忠立孝,行修言道;
博施尚仁,动微成务。
智察舞鸡,爻分封蚁;
爰初登仕,明试以功。
德加三辅,威行九流。
董师虎据,操铍蝉冕。
律乡沈济,物仰平分之恩;
沂岱邛岷,民思后来之政。
陈仓留反裘之化,淮海墨帻之声。
威渐黄支,化行赤谷。
南通舜玉,北平
朝鲜航海,夜郎款塞。
然后体道方震,两施云行;
汉用戊申,晋维庚午
增晖前曜,独擅元贞
恩若春见,惠如冬日
履道为舆,策贤驷;
降意韦编,留神缃帙。
许商算术,王围射谱;
南龟异说,东驰杂赋。
任良奕基,羡门式法;
箴兴琴剑铭自盘盂。
无不若指诸掌,寻泾辩渭。
重以凤艳风飞,鸾文飙竖。
纤者入无经,大者含元气,韵调律吕,藻震玄黄。
岂俟取赞彦先,询闻雅主。
至于鹿苑深义,龙宫奥说;
远命学徒,亲登讲肆。
词为宪章,言楷式;
往复王粲,事轶魏储。
酬答蔡谟道高晋两,似悬钟之应响,犹衢尊之待酌,率迩者踵武,逖听者风声。
是使金坚闭法,宝冥夕梦;
无怀不灭,华胥夜感。
自非建慧桥,明智剑,薰戒香,沐定水,何以空积忽微,尘贤劫而终现,黍累回干,蕴珠藏而方传。
加以大秦之籍,非符八体;
康居之篆,有异六爻。
二乘始辟,譬马传兔;
一体同归,弃犀崇象。
润业滋多,见思平积;
本有凝邈,了正相因。
虽谈假绩,不摄单影;
即此后心,还踪初焰。
俱宗出倒,莲华起乎淤泥;
并会集藏,明珠曜于贫女。
性相常空,般若无五时之说;
不生烦恼,涅槃为万德之宗。
无不酌其菁华,撮其旨要,采彼玳鳞,拾兹翠羽,润珠随水,抵玉昆山
每至鹤关旦启,黄绮之俦朝集;
鱼灯夕烂,陈吴之徒晚侍。
皆仰禀神规,躬承睿旨。
爰锡嘉名,谓之联璧。
联含珠而可氦,璧与日而俱升。
以今岁次摄提,星在监德百法明门,于兹总备,千金不刊,独高斯典,合二百二十卷,号曰《法宝联璧》。
虽玉杯繁露,若傍蒹葭
金台凿楹,似吞云梦
绎自伏枥西河摄官南国,十回凤官,一奉龙光。
笔削未勤,徒荣卜商之序;
稽古盛则,文惭安国之制。
谨抄纂爵位,陈诸左右:
使持节平西将军荆州刺史、湘东王绎,年二十七,字世诚
侍中国子祭酒南兰陵萧子显,年四十八,字景畅
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彭城刘溉,年五十八,字茂灌
散骑常侍步兵校尉东宫侍南琅邪王修,年四十二,字彦远
吴郡太守、前中庶子、南琅邪王规,年四十三,字威明
都官尚书、领右军将军彭城刘孺,年五十五,字孝稚
太府卿步兵校尉河南褚球,年六十三,字仲宝
中军长史、前中庶子陈郡谢桥,年四十五,字国美
中庶子彭城刘遵,年四十七,字教陵
中庶子琅邪王稚,年四十五,字孺通
宣城王友、前仆东海徐喈,年四十二,字彦邕
御史中丞河南褚稚,年六十,字士洋
中郎长史南兰陵太守陈郡袁君正,年四十六,字世忠
中散大夫金华宫家令吴郡陆襄,年五十四,字师卿
中散大夫琅邪王藉,年五十五,字文海
安太守、前家令东海徐离,年六十四,字士缋
尚书左丞沛国刘显,年五十三,字嗣芳
中书侍郎南兰陵萧几,年四十四,字德玄
云麾长史寻阳太守、前仆京兆韦棱,年五十五,字威直
国子博士范阳张绾,年四十三,字孝卿
车长史南兰陵萧子范,年四十九,字景则
庶子吴郡陆罩,年十八,字洞元
庶子南兰陵萧填,年四十,字文启
秘书丞、前中舍人琅邪王许,年二十五,字幼仁
宣城王文学琅邪王训,年二十五,字怀范
洗马权兼太府卿彭城刘孝仪,年四十九,字孝仪
洗马陈郡谢禧,年二十六,字休度
中军录前洗马彭城刘蕴,年三十三,字怀芳
洗马吴郡张孝总,年四十二,字孝总
南徐州治中南兰陵子开,年四十四,字景发
西中录事参军典书通事舍人南郡庾肩吾,年四十八,字子慎
北中记室参军颍川庾仲容,年五十七,字仲容
惠记室参军南兰陵萧滂,年三十二,字希传
舍人南兰陵萧清,年二十七,字元专
惠主簿前舍人陈郡谢嘏,年二十五,字茂范
尚书都官郎陈郡殷劝,年三十,字弘善
安北参军彭城刘孝威,年三十九,字孝威
尚书殿中郎南兰陵萧恺,年二十九,字元才(《广弘明集》二十)
林之乌美建昌黄节妇 元末明初 · 刘崧
林之乌,尾毕逋,雌雄在树声相呼。
一朝雄死雌不去,衔食自哺巢中雏。
雏成生羽翼,教之慎出入。
出巢不似依巢安,上有鹰鹯下沾湿。
林阴阴,风颵颵,东家火起焚其巢。
巢空叶枯霜露冷,覆翼其子鸣咬咬。
雏今老苍自飞止,慈乌端居为雏喜。
衔草作巢巢更高,白头未遍慈乌死。
见者共叹息,羡尔林之乌,妇中贞节谁与俱。
独不见海昏罗田都黄氏,一子之母旌门闾。
代人乞致仕表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
臣溯言:臣闻一叶将陨,宁待于风露;
百川皆到,自竭者潢污。
臣辄感之,以悲以咽。
臣某中谢
臣仲春之末,旧患渐加,双足颇蹇,四支不利,扶步有邯郸之失,勉视无离娄之明,安可率此留务,溷兹恒典?
陛下恩曲成,未忍捐弃。
微臣困至于亟,转不堪胜。
所以自咎自伤,泪继之血。
臣某中谢,臣特承先绪,进不因人。
陛下悯臣无用,举直而有戆。
自奉图太极,宣綍中书,陛下收臣于一心,任臣以独掌。
九年冀登宰辅,八岁载践宗伯
出拥干旄,入参衡镜。
云台之上,微臣预畴咨之旨;
日观之下,诏臣操刊勒之文。
美而畅之,臣实尤忝。
明宪不敢以纤负,玄造竟微于滴助。
□□日月□□□□其如冰炭,交集诚怀。
伏以前陪政事,亲德音,谓臣等经侍轩墀,子孙尚延保护。
蝼蚁,欻戴丘山。
宜生亦尽命,死且陈力,窃不知终,而不知止。
朝列三数,与臣同侪,臣未六十,推臣则幼。
独臣弥当顿悴,病不俟年。
盈量穷涯,满而招损。
逾时每乖于勿药,永日犹系于苞桑。
览分必然,贪荣所忌。
伏乞免臣见职,退毕余生,察臣荣不可支,矜臣分不能强,乃臣之幸也。
岂悟仁寿之闼,有此一时,承明之庐,无缘再谒。
心神已弊,晷刻增悲。
叨睿鉴则多士莫先,违圣颜则小臣何远。
惟冀三条启道,万乘巡京,悦西怨之群黎,逮东封之从者。
危魂倘驻,枯骨如存,是臣之惬,非臣所望。
臣又闻:驱奔效驾,先辍于羸骀;
翔集贺成,近遗于铩翮。
彼常知暮,而况臣哉。
臣未遑请臣之奶恋,至于隳官。
臣合书罪,无任战栗恋结之至(《文苑英华》六百三)
宣祖昭武皇帝改卜安陵哀册文乾德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三、《宋会要辑稿》礼三九之一八(第二册第一三六九页)
维乾德二年岁次甲子三月丁丑朔二十六日,启宣祖昭武皇帝旧陵于东京开封县之近郊,粤四月乙卯,迁座于西京巩县南原新卜安陵,礼也。
开建建昌,因山卜吉。
园陵移奉于近甸,典礼载尊于远日。
卤簿列而天仗严驾,《薤露》奏而哀歌执绋。
孝子嗣皇帝臣匡胤追感情至,哀号无地。
乃命辅臣,虔遵故事,述上圣之遗德,播哀文于永世
其词曰:西伯运昌,其德皇皇。
受命自天,钟于武王
卜年无疆,迈功成汤
新丰道光,其志洋洋。
化家为国,兴于高皇
飞龙四方,绍隆陶唐。
美鸿名兮昭章,惟景祚兮延长。
爰追尊于遗烈兮,实今古之同芳。
赫矣圣祖,炳灵象纬。
玄天至广,邈乎高视;
两曜至明,弗以光被。
崇山千仞,人虽仰止;
沧海万里,时惟未济。
天授兵略,生知武经。
一敌其国,万人之英。
交鸿攀凤,断兕刳鲸。
时哉效用,与世垂名。
翼赞前朝,周旋戎事。
勤尽其力,忠尽其义。
秋霜峻其令,所部竦而畏;
冬日和其志,所志安而惠。
方拥旄而仗钺兮,奄捐馆而厌世。
当师旅之失帅兮,信邦国之殄瘁。
呜呼哀哉!
圆盖西旋,大明沉泉,隐圣人之至德兮,格于皇天;
寅宾东出,大明启昼,隆圣人之宝位兮,明哉元首。
《礼》不云有开必先,《书》所谓有开厥后。
源浚流长兮理所推,大河连天兮世亦知。
功不报于当世兮,钟千载之昌期;
德不耀于飨祚兮,启万世之隆基。
惟永怀于圣感兮,终罔极于孝思。
呜呼哀哉!
举朝廷之彝仪,制皇王之盛礼。
羽葆车盖陈而备,牺象樽斝列而祭。
青青遥山兮愁云断,萧萧平野兮悲风起。
指新陵兮千古逝,恻皇情兮不能已。
呜呼哀哉!
洛川南原兮山有嵩,山川王气兮洛阳东。
宫阙崔嵬兮形胜通,土圭测景兮天之中。
惟帝运之兴隆兮,盛大德而昭融。
閟玄宫而永安兮,与覆载而无穷。
呜呼哀哉!
谥徐陵诏至德元年十月 陈朝 · 陈叔宝
 出处:全陈文卷四
慎终有典,抑乃旧章,令德可甄,谅宜追远。
侍中、安右将军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南徐州大中正建昌县开国侯陵,弱龄学向,登朝秀颖,业高名辈,文曰词宗。
朕近岁承华,特相引狎,虽多卧疾,方期克壮,奄然殒逝,震悼于怀。
可赠镇右将军特进,其侍中左光禄、鼓吹、侯如故,并出举哀,丧事所须,量加资给,谥曰章(《陈书·徐陵传》)
净土十疑论 南北朝末隋初 · 释智顗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二
第一疑。
问: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祇宜生此三界,于五浊三涂之中,救众生苦,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
是无大慈,障菩提道。
答:菩萨有二种:二者久修,行菩提道;
得无生忍,自不待说。
二者未得不还。
及初发心,凡夫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于恶世中,救苦众生。
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起大悲生,愿生恶世。
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
何以故?
恶世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救众生?
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能救疾人。
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同行,一人为水所溺,一人性急,直入水救,为无方便力,彼此俱没;
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
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
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己,方能救众生,如得船者。
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离母,或堕坑井,渴乳而死。
又如鸟子,翅羽未成,只得依树傅枝,不能远去,翅翮成就,方能空飞,自在无碍。
凡夫无力,专念阿弥陀佛,使成三昧,以念成故,临终敛念,得生决定无疑。
第二疑。
问:诸法体空,今乃舍此而求西方,岂不乖理?
答:释有二义:一者总答,二者别答。
总答者,汝若言求生西方弥陀净土,则是舍此求彼,不中理也。
汝若执住此,不求西方,是舍彼著此,此亦成病,亦不中理也。
又《转计》云:我亦不求生彼,亦不求生此者,则断灭见。
故《金刚般若》云:须菩提念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相,莫作是念。
何以故?
发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二别答者,夫不生不灭者,于生缘中,诸法和合,不守自性,求于生体,亦不可得。
此生生时,无所从来,故名不生
不灭者,谓诸法散时,不守自性。
言我散灭,此散灭时,去无所去,故言不灭。
非因缘生灭外,别有不生不灭。
亦非不求生净土,唤作无生。
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又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
又云:譬如有人造立宫室,若依空地,随意无碍;
若依虚空,终不能成。
诸佛说法,常依二谛,不坏假名。
而说诸法实相,智者炽然。
求生净土,达生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
此谓心净,故佛土净。
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
不知生即无生,无生即生。
不达此理,横想是非,嗔他求生净土,几许诬哉?
此则是谤法罪人,邪见外道也。
第三疑。
问:十方诸佛,一切净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
行者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净土,今乃偏求一佛净土,与平等乖,云何生净土?
答:一切诸佛土,实皆平等。
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
若不专系一心一境,三昧难成。
专念阿弥陀佛,即是一相三昧。
以心专致,得生彼国。
如《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萨问佛,十方悉有净土,世尊何故偏赞西方弥陀净土,专遣往生?
佛告普广,阎浮提众生,心多浊乱,为此偏赞西方一佛净土,使诸众生,专心一境,易得往生。
若总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宽,则心散漫,三昧难成。
不得往生,又求一佛功德,与求一切佛功德无异。
以同一佛法性故,为此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
生一净土,即生一切净土。
故《华严》云: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
又云:譬如净满月,普应一切水。
形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
如是无碍智,成就正等觉。
应念一切刹,佛身无有二。
智者以譬喻,得解若能达。
一切月影即一月影,一月影即一切月影。
月影无二,故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
法身无二故。
故炽然念一佛时,即念一切佛也。
第四疑。
问:即求生一佛净土,何不于十世佛土内,随念一佛净土,何须偏念西方净土邪?
答:凡夫无智,不敢自专,专用佛语,只知遍念阿弥陀佛。
云何用佛语?
释迦大师一代说法,处处圣教,惟劝众生,专心偏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
如《无量寿经》、《观经往生论》等,数十馀部经论文等,殷勤指授,劝生西方,故偏念也。
又弥陀佛别有大悲四十八愿,接引众生。
又《观经》云: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遍照法界。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若有念者,机感相应,决定得生。
又《弥陀经》、《大无量寿经》、《鼓音王陀罗尼经》等云,释迦佛说经时,皆有恒河沙佛,舒其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证成一切。
众生念阿弥陀佛,乘佛大悲愿力,决定得生极乐,当知阿弥陀佛,与此世界,偏有因缘。
何以得知?
《无量寿经》云:末世得法之时,特驻此经,百年在世,接引众生,往生彼国。
故知阿弥陀佛,与此世界,极恶众生,偏有因缘。
其馀诸佛一切净土,虽一经两经,略劝往生,不如弥陀佛,处处经论,殷勤叮咛,劝往生也。
第五疑。
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
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
答:有二种缘:一者自力,二者他力。
自力者,《璎珞经》云:始从具缚凡夫,未识三宝,不知善恶因之与果。
初发菩提,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受菩萨戒,身身相续,戒行不缺。
经一劫、二劫、三劫,始至初发心住。
如是修行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相续无间,满一万劫,方始至第六正性住。
若能增进至七不退住,即种性住。
此约自力,卒未得生净土也。
他力者,若信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取念佛众生,即能发菩提心,行念佛三昧,厌离三界。
身起行施戒修福,于一一行中,回愿生彼弥陀佛土,乘佛愿力,机感相应,即得往生。
故《十住娑婆论》云:于此世界修道有二种: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
难行道在于五浊恶世,于无量寿佛时求阿鞞跋致,甚难可得。
此难如尘沙,说不可尽。
略述三五:一者,外道相眩,乱菩萨法;
二者,无奈恶人,破他胜德;
三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
四者,声闻自利,障于大慈;
五者,惟有自力,无他力。
譬如跛行,一日不过数里,极大辛苦,谓自力也。
易行道者,谓信佛教,念佛三昧,愿生净土,乘弥陀愿力摄持,决定往生。
如人水行,藉船力故,须臾千里,谓他力也。
又如劣夫从转轮王,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自力,轮王力也。
第六疑。
问:具缚凡夫,得生彼国,邪见三毒等常起,云何即得不退,超过三界?
答:得彼国,有五因缘不退。
云何为五?
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受,故得不退;
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进不退;
三者,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闻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
四者,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良友,无恶缘境,外无鬼神魔,内无三毒等,烦恼毕竟不起,故不退;
五者,生彼国即寿命永劫,共菩萨佛齐等,故不退也。
第七疑。
问: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得成佛。
上品十善,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随从下生三会之中,自然得圣果,何须求生西方?
答:求生兜率,一日闻道见佛,势若相似,实有优劣。
且论二种:一者,纵持十善,恐不得生。
《弥勒上生经》云:行众生三昧,得入正定
方便得□□;
无方便接引之义,不如阿弥陀佛本愿力光明力。
但有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释迦佛说九品教门方便接引,殷勤发遣,生彼净土。
但众生能念阿弥陀佛者,机感相生,必得生也。
二者,兜率天宫是欲界,退位者多。
无有水鸟乐树,风声乐响,起众生菩提之心,伏灭烦恼恶业。
又有女人,长诸天爱欲。
天女微妙,诸天耽玩,自不能舍,不如弥陀净土,水鸟乐树,风声乐响。
众生闻者,皆生念佛念法之心,伏灭烦恼。
又无女人及与二乘,纯一大乘,清净良伴。
为此烦恼恶业,毕竟不起,遂致无生之位。
如此比校,优劣显然,何须致疑。
今观释迦佛在世之时,大有众生见佛,不得圣果者恒沙,弥勒出世亦尔。
何如弥陀净土,但生彼国,悉得无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为生死业缚者也。
又《西国传》云:有三菩萨,一名无著,二名世亲,三名狮子觉。
此三人发愿,同生兜率见弥勒,若先亡者,得见弥勒,誓来相报。
狮子觉先亡,一去数年不来。
后世亲临终之时,无著语云:汝见弥勒,必来相报。
世亲已去,三年始来。
无著问曰:何意如许多时始来?
世亲云:至彼天中,听弥勒说法,一坐旋绕,即来相报,不晓此处,已经三载。
又问:狮子觉今在何处?
世亲云:狮子觉为受天乐,在外眷属。
从去已来,总不见弥勒。
诸小菩萨生彼,尚在五欲,何况凡夫?
为此愿生西方,定得不退。
不求兜率也。
第八疑。
问:众生无始已来,造无量业,今生又复无恶不造,云何临终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过三界法业之事?
答:释云:众生无始以来,善恶业种,多少强弱,并不得知,但能临终遇善知识。
若恶多者,知识尚不可逢,何况十念成就?
又汝以无始来恶业为重,临终十念为轻者,今以三种轻重较量,不定在时节多少。
何为三?
一者在心;
二者在缘;
三者在决定。
在心者,造罪之时,从自心虚妄颠倒生此心,初不知其为罪业也。
念佛者从善知识闻说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名号,生此心,方知其为胜因,实福也。
一虚一实,岂可相比?
譬如万年暗室,日至而暗顿灭,岂可以久来之暗,遂不灭邪?
在缘者,造罪之时,从虚妄痴闇心,缘虚妄境界颠倒生。
然真心未尝不惶愧,有时而掩饰也。
念佛之心,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真实觉悟,踊跃奋迅心生,唯恐其不得一旦见佛也。
一真一伪,岂可相比?
譬如人被毒箭中,箭深毒惨,伤肌破骨,一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岂肯以箭深毒惨,而不去乎?
定者,造罪之时,初不信其有佛也,及至念佛之时,又唯恐其有罪也。
念心猛利,如日再明。
又譬如十围之索,千夫莫制,童子挥剑,须臾两分;
如千年积柴,一豆之火,少时即尽。
故一心念,佛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为念佛时心猛利,故伏灭恶业,决定得生,不须疑也。
九疑
问: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凡夫劣弱,云何可到?
又《往生论》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当知女人及根缺者,必定不得生彼。
答:为对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说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耳。
但使众生净业成者,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生净土也。
《观经》云:弥陀佛国去此不远。
:业力不可思议。
一念即得生彼,不须悉远。
如人在梦,身虽在床,而心意识,遍至他方,一切世界。
生净土亦尔,动念即生,不须疑也。
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者,但论彼国无女人,及无盲聋瘖哑人,不道此间女人根缺人不得生彼也。
即如韦提夫人,是请生净土主,及五百侍女授记,悉得往生。
但此处女人及盲聋瘖哑人,一心念阿弥陀佛,悉生彼国已,更不受女人身,亦不受根缺身耳。
二乘人但回心愿生净土,至彼更无二乘执心。
故《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世界。
一切女人,称我名号。
厌恶女人,舍命之后。
更受女身者,不取正觉。
况生彼国,更受女身,复有根缺邪?
第十疑。
问:欲决定求生西方,未知作何行业,以何为种子?
又凡夫俗人,皆不断淫欲,未知得生彼否?
答:决定生西方者,具有二种行:一者厌离行,二者欣愿行。
厌离行者,凡夫无始已来,为五欲缠缚,轮回五道,备受众苦。
不起心厌离,五欲未有出期。
为此常观色身脓血屎尿,一切恶露,不净臭秽。
故《涅槃》云:如是身城,愚痴罗刹,住止其中。
谁有智者,当乐此身?
又经:此身众苦所集,一切皆不净。
上至诸天身,皆亦如是。
行者若行若坐,当观此身,唯苦无乐,深生厌离。
纵使妻房不能顿断,渐渐生厌作不净观。
若能如此观身不净者,淫欲烦恼,渐渐减少。
又发愿:愿我永离三界五欲男女等身,愿得净土法性生身。
此谓厌离行。
二名欣愿行者,观彼净土庄严等事,欣心愿求,常不离佛,得无生忍。
此谓欣愿行也(《释藏》起□,《国清百录》□)
暝色己酉 清 · 黎简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五百四峰堂诗钞卷十九
暝色天边树,深青接海昏
鸦呼独树汛,雨挂夕阳村。
松雾浓沾瓦,花流曲到门。
何人入遥夜,相望役吟魂。
淮阴侯 隋末唐初 · 王圭
 押阳韵
引用典故:弓藏
秦王凶慝,豪杰争共亡。
信亦胡为者,剑歌从项梁
项羽不能用,脱身归汉王
道契君臣合,时来名位彰。
北讨燕承命,东驱楚绝粮。
斩龙堰濉水,擒豹熸夏阳
功成享天禄,建旗还南昌
千金(一作金千)漂母,百钱(一作钱百)酬下乡。
吉凶成纠缠,倚伏难预详。
弓藏狡兔尽,慷慨念心伤。
请收叙废黜官僚表 隋末唐初 · 许敬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一
臣闻先王慎罚。
务在恤刑
往哲宽仁。
义在宥过。
圣人之道。
莫尚乎兹。
窃见废宫官僚。
五品以上。
除名弃斥。
颇历温寒。
但庶人畴昔之年。
身处不疑之地。
包藏悖逆。
阴结宰臣
所预奸谋。
多连宗戚。
祸生虑表
非可防萌。
宫内官僚。
迥无关预。
今乃投鼠及器。
孰谓无冤。
焚山燬玉。
稍同迁怒。
伏惟陛下至德钦明。
哀矜庶类。
圣情冥感。
昭格上苍。
是天监孔明
重申灵命。
神襟喜悆。
恩加率土。
爰诏宽鞫。
覃被普天。
惟此数人。
未沾洪造。
伏寻先典。
例有可原。
吴国陪臣
爰丝不坐于刘濞
昌邑中尉
王吉免缘于海昏
譬诸栾布
乃策名于彭越
比乎田叔
亦委质于张敖
主以凶逆陷其诛夷。
臣以贤良彼收擢。
历观往代。
此类尤多。
近者有隋。
又遵斯义。
杨勇之废。
罪止加于佞人。
李纲之徒。
旨不预于刑网。
古今裁其折衷。
史籍称为美谈。
而今张元素令孤德棻赵宏智裴宣机萧钧等。
并砥节砺操。
有雅望于当朝。
经明行修。
令名于天下。
或以直言而遭箠朴。
或以忤意而见猜嫌。
一槩雷同。
并罹天宪。
恐于王道。
伤在未宏。
臣早预藩寮。
深蒙录旧。
趋驰左右。
二十馀年。
伏见丝言。
每求舆诵。
所怀狂狷。
轻敢以闻。
道士冯道力让官表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五
臣道力言。
臣叨缘幸会。
谬奉渥恩。
随簪笏之九班。
列山河之三土。
王言如綍。
敢不钦承。
人好惟星。
愿披诚款。
道力本厌嚣滓。
夙耽闲旷。
潜形草泽。
不将皋鹤。
并闻浪性云霞。
惟慕海鸥相狎
十步徒欢于饮啄。
一官匪尚于荣华。
幸属圣期。
谬回天奖。
承轩冕之赐。
列是樊笼。
践绳墨之途。
更成维絷。
尺鴳但惭于钟鼓。
鶢鶋空费于牲牢。
故欲沥胆输肝。
披诚进款。
倘蒙却收匪服。
改命如丝。
不以尸旷之交。
免其负乘之责。
则物情舆论。
谁不谓宜。
如将众例难违。
微功必叙。
仍优附凤之赏。
遂假濡鹈之衣。
则望赐以官名。
还其道服。
仲虞怀八座之禄。
未入朝廷。
之推列五等之封。
尚居山薮。
所冀资此俸秩。
永修齐供。
庶玉清垂贶。
增宝祚于三元。
金箓开祥。
固珍图于万劫。
上隆紫极之统。
下遂清溪之游。
在于微生。
实为幸甚。
道力昨巳陈请。
未蒙处分。
重此干祈。
伏增战越。
道力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谨言。
江东徐提举(二)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五七、《复斋集》卷一二
某幸甚,获以庸陋受察高明,日省夕惕,惟恐一事得罪于天,以负部刺史澄按之意。
故事有可为,不敢不勉。
不复以手状通慇勤,疑于谄媚以取容者。
岂图谦巽,俯赐公牍,咨访官寮人品,曲示诚恳。
虽至冥愚,犹知感发,况粗有知识,敢不踊跃承命!
伏见本军赵司法希愬禀资和敏,奋身科第,到任一考馀,本军签判一员,实行倅事,不得专心讼牒,每引词状,必命司户司法聚厅商榷剖决。
赵某见事晓畅,持心平允,洁身奉法,夙夜孜孜。
尝以改官状荐之。
教授姚鹿卿文学精洽,趣尚不凡,到官一考有馀,每课试学生,命题发问,皆不苟简。
尝以关升状荐之。
司理陈维则实和详练,尽心所职。
星子县主簿周温舒、县刘宾云、建昌县良翰皆恪勤官守,可任以事。
其他岂无偏长,未著显效,或方到官,所未知,不敢率易论荐。
至于武职,如都监金宝县孙圭、水陆寨巡检友谅皆谨愿可托。
伏望台慈更加博问,有不如言,则得欺罔大君子之罪。
干犯听严,下情皇恐。
江州丁大监煜劄(二)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五七、《复斋集》卷一二
某久不脩记府敬,以数日来心绪扰扰,小男不疾而夭,无聊殊甚,然未尝食顷忘尊仰也。
忽领宠翰,眷记深厚,颛人问遗,此岂卑鄙庸陋所宜得于三达尊?
下拜感愧,莫之胜。
金陵、淮、襄旱势甚广,江东、西幸早禾大稔,闻大府雨足,真和气所致。
此月初以来不雨,星子都田晚禾绝少,独建昌邑大苗米居多,遭此,晚稻大可虑。
方此致祷,足证不德,闭阁思过,夫复何尤?
去冬一旱,本军为军粮者以三万缗计,近得朝廷给助其半补苴,尚尔未平,思之寒心。
诸邑皆无以为计。
今岁不一稔,则郡县皆不可为矣。
租税根本之谕,不易之论也。
黄先生竟不免口语,但得归老山林,莫大之福,它不必道。
某疏拙多病,近以悲泣过甚,前数日已遣介丐祠,此月末可抵在所,引领俟命,行去此矣。
制置买寨屋木万缗,罄林薮未必可供。
昨日漕司又行下和籴万石,此间土产皆占米,晚禾不多,船粟闻此,恐不敢来。
事绪益纷纷,岂绵薄所能堪?
纸甲且令诸邑于合解官钱内支造,郡以试券纸予之。
铁甲既皆一出于郡,无一毫科诸邑,今此纸甲,只令诸邑办不为过。
仁贤之虑犹恐有扰,则量给助之可也。
姑俟造毕,别当申禀。
又上三府劄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复斋集》卷一四
某伏以岁律峥嵘,特宜三白,恭惟某官躬秉国钧,力扶宸极,夷夏妥安,显默骘相,候起居万福。
某愚陋无所取材,滥膺民社之寄,黾勉祗役,三阅晦朔,懔焉自省,瘝旷是忧。
昨于到任之初,目视旱伤,亟具军粮救荒情悃,昧冒陈控。
退惟蝼蚁,敢渎乾坤,实缘事迫情隘,不知势分之严,跼舛恐惧,日俟何谴。
十二月二十一日,忽准十二月七日尚书省劄子二道,其一下提举司斟酌应副,其一下本军照应施行。
千里而遥,万机之隙,一卑贱小吏之请,其荅如响,自非朝廷子惠困穷,矜怜愚拙,何其健速如此!
某与一郡吏民同感更生之德,怀有未尽,不敢嘿嘿。
缘本军三邑,减放通及七分以上,内建昌县一所收只五分九釐,是以只劝谕本县上户出粜米谷。
都昌县放八分二釐,星子县放七分三釐,皆当粜济。
而邻路米商闻此郡旱甚,往往有至,目下米价未至大段腾踊,民间因天气差暖,杂食蔬菜已支吾。
至此深冬,旬馀雨雪,米船迫岁渐稀,去二麦尚有三四个月。
近城深村以饥死告者不绝,率多采葛为粮,盖是三年之间,两旱一涝,虽上中之户亦无月馀之积,小民困苦不堪举目。
某岂不知彊埸尚有带甲戈者,朝廷费用倍难,丛尔小垒不识事体,妄尔申喙,实缘竭力撑拄,今已狼狈,来日尚长,军粮缺一万九千馀石,非六万馀缗不足了此荒,然不知所措。
至于河税,不忍苛取,当此净月,日入甚微,傥不以真情实状投告朝廷,则因循之间,一身不足爱惜,事有不测,虽死何益?
今既蒙朝廷劄下仓司揆钱米粜济,文移取会,动经旬,支拨入手,恐致后时。
某自十二月下旬已行赈济,星子都昌两邑最下户不免兑借折帛钱,诚非得已。
除已具状奏闻待罪外,所有度牒,只乞早赐,照例给降五十道下本军,逐旋变卖,充来年春夏至秋军粮支遣。
其赈粜、赈济既有上件兑借折帛钱一万八千馀缗,及提举司应副钱米,可以不至缺事。
伏惟慈念军民垂绝之命,恕其僭犯,俟荒政结局,退归司败,所不敢辞。
某下情皇惧俟命之至。
修江桥记嘉定十三年十一月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五、《复斋集》卷九
南康军建昌县治之东有修江,广十馀丈,萦纡里馀,南川通衢以入溪,石梁跨焉,堙塞百年,水决东注。
故渠广八尺,长三百丈,半为室庐道路,幸其迹可考。
春夏交,气熏为疠,时潦沮滞,为患甚则没田庐。
嘉定庚辰夏,尉谭良翰因士民词于县,乃闻于郡及计使,令官民钱十馀万,募夫开浚。
豪家归侵地,助金谷者踵至。
尉以事中辍。
明年计使岳珂督趣,乃再举。
于是寓侯李燔以私及社仓之积二百有七十石,又鸠众力,凿渠百二十丈,甓渠之东岸及渠东之衢各百丈。
陈巽主之,邑士冯颜、李企、何道莅其役,黎坦司其出纳。
决上流花园豅水入孔家塘,以溉民田。
又请于计使,得五十万,畀丞以甓渠之西岸,其袤与衢等。
壬午岁季春,竣事。
桥故名曰中,易为修江。
李侯九江蔡念成,以颜等十三人书示前假守莆田陈某,俾书之,不得辞也。
十一月望日记。